In the previous article, w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using FirstBase to apply for U.S. company registration and even to handle company naming. This article continues with the next crucial step once founders and partners have decided on the company name: equity distribution.
前文紀錄使用FirstBase申請美國公司註冊到公司命名,本文繼續往下紀錄:
當創業家和同伴決定好公司名,接下來會進入到很重要的步驟:股權分配。
在此頁面,代辦將要求Owners (成員, Member) 的名字以及持有股份。
股權該怎麼分配呢?
這是創業夥伴們一定需要認真面對及討論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每個人的權益(包含公司決定權以及未來盈餘分配等)。博格勝自身經驗是一定要在一開始讓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以蒐集大家的需求及角度。資訊越多越有機會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假如沒有針對參與者應有的貢獻來分配股權,導致中後期團隊因股權分配不公正而起爭執,陷入分裂,使得公司決策無法找到共識,最終非常可能流於拆夥。
一般創立參與人的貢獻大多有三種:
資金貢獻:前期的出資金額,以及中後期進入資金。
這是最直接的資源,提供者也背負著失去資金的風險。但除非有大財團或大金主資助,否則公司通常無法一次籌到長期的資金。因此在股權設計不僅考量到當下出資者,也要考慮到未來新進股東投入的資金應分配的股份。
產業資源貢獻:資金以外的重要資源。
有些公司創立者掌握的是產業的關鍵資源,像是客戶名單、合作夥伴、技術諮詢人士、營運諮詢人士等。可以避免公司因營運方向錯誤造成的資金流失,也有機會節省摸索時間。因此股權設計也需要了解這類創立者帶來的價值。
技術資源貢獻:公司及提供者均須保護好關鍵技術資源。
在公司股權分配中常會聽到 "技術股" 這個詞。代表重要的關鍵技術及商業機密。務必以法律形式保護好,並以技術價值分配股權,不然有可能被他人佔有或瞟竊。對企業不利,自己也失去技術專利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的股權分配方式:
常有這樣的情況:創立者A有錢,創立者B有技術。怎樣分配比較好?
以前述貢獻分類做延伸,讓各位台灣夥伴參考:
前期開創:一開始提供的資金及資源,可分配到設計好的股權,因風險較高,可分配多點股權。技術貢獻者因未知該技術是否對公司及營運有利,分配較少的股權。
中後期執行:後期提供的資金,可分配到設計好的股權。技術貢獻者在中長期的投入時間以及能力,因影響到公司的發展及營運,將隨時間或公司營運目標達成度取得股權。
此方法讓 ”技術股創立者" 能以貢獻中後期執行上的價值來取得合理的股份。較不會覺得資金或資源提供者拿到股權就不做事不負責的情形,使股權分配更有彈性。
股權設計的常見盲點
完全均分:每個人都有均等的股權 (例如4個創立者各出25萬元,各有25%的股權),若意見產生分歧時便難以找到共識,誰也無法決定。
一人獨大:超過60%的股權全部在其中一位創立者,在初期的創業階段也許創立者對於營業項目較熟悉尚可允許。但到公司穩定營運後便要避免,若掌握大部分股權的創立者刻意控制公司,這時其他創立者也無法影響決策。
在一開始做好 "股權設計" 較能避免日後利益糾紛。資源如能透過股權設計保護,每個參與者都能心無旁鶩做好本分,為營運目標一起向前。
待續...
聲明:
作者與FirstBase公司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國外投資創業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創業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一起討論,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