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創業者的財務必修課:會計學 (8) 企業現金管理:談現金管理與淺談現金流量表 (Accounting (8) Corporate Cash Management: Discussing Cash Control 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ash Flow Statement)

        When we start a business, we often begin with the accounting equation Assets = Liabilities + EquityHowever, we shouldn’t focus only on this static formula —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flow of cash to truly grasp how a company operates. In this article, Bargson will guide you through an entry poin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Cash — the most straightforward and most crucial financial indicator.

        當我們在創業時,經常從「資產 = 負債 + 權益」這條會計恆等式開始。然而,不能只看靜態的公式,更要從企業現金的流動來思考公司的營運狀況。這篇文章,博格勝要帶你走進一個人人都能懂的切入點——現金,一個既最直接又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也將淺談對應現金的財務報表解析。

Cash is King

        你或許聽過這句話,卻未必真正體會過它的重量。
        現金作為企業的血液,日常營運的支付,如薪水、水電費,都需要現金。除了淨利(EPS、ROA、ROE),投資人越來越重視營運活動帶來的現金流。Tesla、Amazon 在早期多年虧損,卻因現金流穩健得以存活下來。當市場出現絕佳收購標的,手頭現金足夠的公司才能即刻出手;當景氣不佳時,現金就是渡過低潮的緩衝墊。

註:黑字倒閉:有公司帳面盈利(黑字),卻因應收帳款收不回來,導致現金週轉不靈,最終走向倒閉。

 

        現金的範圍比想像中更廣:
        它不只是錢包裡的鈔票與硬幣,還包括貨幣市場工具、旅行支票、活期存款、三個月內到期的定期存款、即期支票……。但有些資金,即便在帳戶裡,卻不能算作現金——例如被指定用途的基金(償債、擴廠等)、遠期支票、員工借款等。因為真正的現金,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可以隨時動用,且用途未被限制。


在會計分錄裡,現金科目操作非常直白:

  • 收到現金 ➜ 借記現金
  • 支出現金 ➜ 貸記現金

但正因為現金「輕便、無記名」,才特別容易出現漏洞與舞弊,這也讓內部控制成為必須:

  • 零用金制度:應對辦公室影印費、計程車費等小額支出,避免頻繁動用主要帳戶。
  • 銀行調節表:定期核對公司帳與銀行對帳單,找出時間差與錯誤,確保帳面數字真實。
  • 分工制度:保管現金的人,不能同時負責記帳;銀行記錄與會計記錄最終由不同人核對,實現監督。

這些措施,不只是繁瑣程序,而是公司財務健康的保險絲。


        因為現金「看得見、摸得到」,一旦疏於管理,舞弊與風險也最容易在這裡滋生。因此,好的企業一定會有一套完整的 現金收取控制機制,讓金流透明、可追溯、且難以被鑽漏洞:

  • 收銀機是第一道防線
    它不是單純的計價工具,而是防舞弊設備——雙層紙帶同步記錄,任何刪改都會留下痕跡。
  • 現金「當日進銀行」
    企業收到的現金不應在辦公室過夜,最遲隔天就得全數存入銀行,減少被盜或遺失的風險。
  • 盡量直接匯款
    客戶付款最好直接進公司帳戶,避免現金在桌面上「中途消失」。
  • 責任明確、分工到位
    出納負責收錢,會計負責記帳,兩者互相牽制。支付款項時,至少要兩人以上核對,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單兵作業」。
  • 所有交易都要有憑證
    無論是收銀機紙帶、存款單,還是匯款通知,都要留下文件或電子紀錄,方便日後查驗。
  • 主管每日驗收
  • 財務主管要檢查每日現金收入,並將會計紀錄與銀行存款數字比對,發現異常立即追蹤。
  • 風險管理措施
    對接觸現金的人員投保、定期輪替工作,甚至強制休假——因為當有人休假時,代理人必須接手工作,任何隱藏的問題或舞弊行為,就更容易被發現。


以下概略提出現金及支票的收取流程:

收現金的標準流程
銷貨 → 收銀機收款 → 出納盤點、開存款單(銀行一份、會計一份) → 會計對帳核實

收支票的標準流程
兩人開信箱 → 支票立即蓋「禁止背書轉讓」 → 出納存款 → 匯款單交會計記帳 → 主管再核對匯款單與存款單


        而企業真正的大錢幾乎不會用「現金」支付,因為現金太難追蹤,容易造成「資金斷點」。
取而代之的是支票匯款,而這背後也有一整套嚴格規範:

  • 支付必須有憑證
    除了小額零用金,所有付款都要有發票、訂購單、驗收報告,且支付方式盡量是支票匯款
  • 雙人簽章制度
    任何一張支票至少要兩人以上簽章,互相監督。
  • 支票要有「專款專用」標示
    包括「禁止背書轉讓」或劃線處理,確保支票不會被挪作私用。
  • 支付後蓋章、作廢要留底
    付款憑證要蓋上「已付錢」章;作廢支票也要留存、標註原因,避免漏洞。
  • 責任鎖定
    只有指定人員(通常是財務長或高階財務主管)有權開立支票。
  • 職能分工
    簽支票的人,不得同時負責記帳;這是避免自導自演的最佳保險。
  • 支票編號要連號、保存
    每張支票必須有對應憑證,未使用的支票本則鎖在保險箱。
  • 防偽細節
    支票金額要用不退色墨水機器印製,降低塗改風險。
  • 獨立驗證與銀行對帳
  • 每一張支票、每一筆出納紀錄、帳本金額,都必須跟憑證與銀行對帳單比對,確認無誤。
  • 同樣的人力資源機制
    接觸金錢的人員需要投保、固定輪調,必要時還得強制休假。

        在企業的日常運作中,除了主要帳戶的進出控制,還有兩個常被忽略卻極為關鍵的環節:零用金制度銀行調節表。它們看似瑣碎,卻是企業現金控制拼圖裡不可或缺的兩塊。

        零用金制度是公司裡的小型「現金水庫」公司日常會遇到很多小額支出——計程車費、影印費、買筆記本的文具錢。這些小錢如果每次都透過正式報銷、開支票,不但耗時,還會把出納、會計壓得喘不過氣。

        因此,企業會設立 零用金制度,讓每個部門有一筆「隨時可用的小金庫」。公司預先撥一筆固定金額(例如 3,000 元)給部門,記入「零用金」科目。指派一位專人保管這筆零用金(通常是助理或部門行政)。同事有小額開銷,憑收據向管理人領現金,管理人留存收據。每隔一週、兩週或一個月,公司會「撥補」這筆零用金,把已花掉的金額補足,讓零用金恢復到原本設定額度。

    會計上的處理,零用金它是一種管理工具,不是隨意的小金庫。所有支付都需有收據,撥補時才會正式入帳,確保每一分小錢都能追溯。

  • 設立零用金
    借記「零用金」、貸記「現金」——只是分類,零用金依然屬於現金的一部分。
  • 支付小額款項
    不做分錄,收據先累積。
  • 撥補零用金
    才做分錄,把收據上的各項費用記入對應科目(郵電費、運費等),貸記「現金」。
  • 短溢情況
    如果發現零用金的實際金額和收據不符(通常是短少),要借記「現金短溢」,並補齊差額。
  • 期末調整
    若期末結帳時還沒撥補,需先把收據列帳,讓零用金的科目金額降至正確數字,下一次撥補再補回。


銀行調節表:對現金的最後校正

許多老闆以為「公司帳上有 500 萬現金」就是事實,結果打開銀行對帳單才發現數字對不上。
這不是誰偷了錢,而是因為——時間差與錯誤

為什麼會有差異?

  • 銀行端的盲點(不需公司分錄,只調節):
    • 在途存款:公司已經記帳,但銀行因時間差還沒入帳。
    • 未兌現支票:公司開了支票,帳上已扣現金,但對方還沒去銀行兌現。
    • 銀行錯誤:銀行記帳出錯。
  • 公司端的盲點(需分錄調整):
    • 銀行代收票款:銀行幫公司收了錢,但公司還沒記帳。
    • 退票:收到的支票被退票,現金要減少。
    • 銀行服務費:銀行收了印支票或匯款費,公司事後才知道。
    • 利息收入:銀行付的利息,要補記帳。
    • 公司錯誤:公司自己記錯數字,需要更正。
    •  EFT支付:銀行代為支付的款項,公司在收到對帳單後才得知
        在調節表的編制上,把銀行端的期末餘額加上或減去在途存款與未兌現支票,算出「正確金額」。再把公司帳上的期末餘額加上或減去所有公司端的盲點(只有公司端的調整才需要做分錄),最後兩邊的數字應該一致。線上銀行、即時匯款甚至區塊鏈,都縮短了這些「時間差」。很多傳統的調節項目(例如在途存款)已經少見。但銀行調節表依舊是企業對現金的最後守門員


        當我們在看一間公司的財務報表時,「現金」通常是最直觀、最能反映企業健康度的數字,但它的呈現方式與背後意涵,往往比表面更複雜也更值得細細拆解。

    現金在報表上的位置:

  •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打開資產負債表,你會發現「現金」永遠在資產的最上方。這不是巧合,而是因為它是最具流動性的資產,能立即被使用,代表公司「此刻」的現金存量。這個餘額通常已經過銀行調節表的校正,也就是已經過「帳上數字」與「銀行實際餘額」的比對後,才是正確且可信的數字。

  •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如果資產負債表像是一張「靜態快照」,那現金流量表就是「動態影片」。它告訴我們,現金在兩個會計期間之間為什麼變多或變少——包含營業、投資、籌資三大活動的流入與流出。


        報表上常看到「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現金及約當現金)」,這裡的 「約當現金」 其實是短期且高度流動的投資工具,通常滿足以下條件:

  • 三個月內到期或清償
  • 可以快速換成固定金額的現金
  • 價值幾乎不受利率波動影響

        常見例子:國庫券(T-Bills)、商業本票、貨幣市場基金、可轉讓定期存單、銀行承兌匯票,甚至政府發行的振興券。過去,約當現金有時會被歸在「短期投資」;現在,通常與現金一起報導,讓財務資訊更直觀。

        但是並非帳上所有現金都能自由使用,部分現金可能被鎖定,這就叫「受限制的現金 (Restricted Cash)」。受限制的現金必須清楚揭露,避免外界誤以為公司擁有可自由運用的大量資金。

    常見情況:

  • 銀行要求帳戶保有最低餘額
  • 借款合約規定必須回存或凍結一部分資金
  • 收取押金(例如房東收房客押金,未來要退還)

        現金,像水一樣。如果企業是城市的話,水 (現金) 會在城市 (企業) 的每個角落流動。現金流量表 則是展示水的流入(收入、投資)與流出(支出、投資)的記錄。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是水庫此刻的水量;零用金制度好比城市裡的小型儲水桶,專供臨時用水,避免每次都得從大水庫提水。銀行調節表 就像水量監測系統,比對水庫登記的水量(公司帳)與主管道的實際流量(銀行帳),找出時間差或漏水的地方。受限制的現金 則是水庫裡特別標出來的「專用水」,例如為消防或特定工程保留,不能隨便打開水閘。現金不僅支撐日常營運,也是投資人、管理者最該優先關注的核心指標。下一次當你翻開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先看看現金——它會比任何數字,更直接地告訴你,這家公司是否還能繼續奔跑。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一起討論,一起進步